設為首頁  |    |  廣告服務  |  客服中心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新聞人物 » 正文

NANO編輯優(yōu)選:廈門大學研究團隊揭示綠色Micro-LED中光提取效率與側壁鈍化效應的競爭機制

字體變大  字體變小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09  來源:iopp  瀏覽次數(shù):1567
核心提示:本篇研究來自廈門大學吳挺竹教授課題組。該研究采用原子層沉積(ALD)技術制備了不同厚度Al2O3鈍化層的綠光Micro-LED,并系統(tǒng)地研究了鈍化層對器件光電性能的影響機理,揭示了光提取效率與側壁鈍化效應之間的競爭機制,研究結果為提高綠光Micro-LED的發(fā)光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參考。
 本篇研究來自廈門大學吳挺竹教授課題組。該研究采用原子層沉積(ALD)技術制備了不同厚度Al2O3鈍化層的綠光Micro-LED,并系統(tǒng)地研究了鈍化層對器件光電性能的影響機理,揭示了光提取效率與側壁鈍化效應之間的競爭機制,研究結果為提高綠光Micro-LED的發(fā)光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參考。



文章介紹

Competitive mechanism between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sidewall passivated effect in the green micro-LEDs with varied thickness of Al2O3 layer

Youcai Deng(鄧有財), Denghai Li(李登海), Yurong Dai, Zongmin Lin, Youqin Lin, Zongyuan Liu, Xinxing Chen, Hao-Chung Kuo, Zhong Chen, Shouqiang Lai(賴壽強) and Tingzhu Wu(吳挺竹)


通訊作者:

■ 賴壽強,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

■ 吳挺竹,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


DOI:

https://iopscience.iop.org/article/10.1088/1361-6528/adb852 


研究背景:

基于氮化鎵的綠光微型發(fā)光二極管(Micro-LED)因其體積小、功耗低、亮度高以及在全彩顯示和可見光通信中的廣泛應用而備受重視。然而,隨著芯片尺寸的微縮,側壁缺陷對Micro-LED性能的影響將變得更加顯著,非輻射復合占比的增加將嚴重影響Micro-LED的光輸出功率和外量子效率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側壁處理和缺陷修復技術,其中原子層沉積(ALD)技術因其能夠精確控制薄膜厚度、均勻性和保形性而成為小尺寸Micro-LED側壁鈍化的有效手段。然而,隨著鈍化層厚度的增加,鈍化效果與光提取效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,為此,本研究在綠光Micro-LEDs上沉積了不同厚度的Al2O3鈍化層,對比研究了這些器件的性能,并揭示鈍化效應與光提取效率之間的競爭機制。


研究內容:

研究采用通過CBATCH Batch ALD(Xiamen Yunmao Technology Ltd., Co.)設備在綠光Micro-LED上制備了不同厚度的(0、30、60 和 90 nm)Al2O3鈍化層,并采用IS測試系統(tǒng)、電流源(Keithley 2400, Keith Inc.)對器件進行了系統(tǒng)性分析:(1)其電流-電壓特性測試結果表明,ALD側壁鈍化層能夠有效降低了器件的漏電流,顯著提升了器件的電學性能;(2)通過采用ABC + f(n)模型對制備得到的綠光Micro-LEDs外量子效率進行分析,探究了ALD鈍化層對缺陷密度和非輻射復合的影響情況;(3)研究還采用仿真模型探索了不同厚度Al2O3鈍化層的透射率變化規(guī)律,并闡明了鈍化層厚度對綠光Micro-LEDs光提取效率的影響。研究結果表明:隨著ALD鈍化層厚度的增大,其對綠光Micro-LEDs的鈍化效果逐漸增強,但其透射率的非線性變化將同時對器件的光提取效率產生影響,因此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,需綜合考慮鈍化效果對內量子效率的影響、在測試的四種器件中,LED-60表現(xiàn)出最高的透射率,并實現(xiàn)了最高的外量子效率,該結果為鈍化層厚度的優(yōu)化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

此外,研究還在85°C溫度、85%濕度條件下對器件進行了老化測試,評估了不同厚度Al2O3鈍化層對綠光Micro-LEDs穩(wěn)定性的影響,結果表明:ALD鈍化層能夠顯著提高器件穩(wěn)定性、抑制器件性能退化。該結果為提高綠光Micro-LEDs的發(fā)光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依據(jù)。



作者介紹


吳挺竹  教授


廈門大學



 吳挺竹,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,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,福建省高層次人才,廈門市高層次留學人員,廈門市高層次人才,廈門大學2023年“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”之一,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。近5年以第一/通訊作者在Opto-Electronic Advances、Small、Photonics Research、ACS Photonics、Optics Express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(fā)表學術論文逾50篇,其中2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。


鄧有財  


廈門大學



 鄧有財,廈門大學在職博士生/泉州三安半導體氮化鎵部部長,碩士畢業(yè)于臺灣元智大學,長期從事mini/micro-LED、激光器等半導體光電器件的研究開發(fā)工作。


期刊介紹


Nanotechnology

2023年影響因子:2.9  Citescore:7.1


Nanotechnology(NANO)創(chuàng)刊于1990年,是第一本納米科研和技術領域的專業(yè)期刊。NANO發(fā)表納米技術研究發(fā)展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及納米研究進展的綜述,主要集中在納米能源、生物和醫(yī)學、電子和光子、圖案和納米加工、傳感和驅動、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等領域。

 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搜搜LED網無關。本網站對文中所包含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所有投稿或約稿,一經采用,即被視為完全授權,本網有權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,在本傳媒旗下平臺選擇調用。
【版權聲明】「搜搜LED」網所刊原創(chuàng)內容之著作權屬于「搜搜LED」網站所有,包括在標題后表明(本刊)字的均屬本刊原創(chuàng)并已刊登雜志的文章,本著信息共享與尊重原創(chuàng)作者的原則,轉載必須注明來源:搜搜LED網或《LED照明世界》或《LED屏顯世界》,如有發(fā)現(xiàn)在未注明來源的情況下復制、轉載或出版,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 
[ 資訊搜索 ]  [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在線評論
 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LED網 | 微峰會 | 案例欣賞 | 微信 | 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方式 | 使用協(xié)議 | 版權隱私 |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會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積分換禮 | 網站留言 | RSS訂閱 | 粵ICP備09180418號

©2014搜搜LED網版權所有  >

購物車(0)    站內信(0)     新對話(0)
 
頂部微信二維碼微博二維碼
底部
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我為好友
掃描微博二維碼關注我為好友